為什麼有些問題,我們總是想不通?——談心理中的「攻擊連結」
- 李曜安諮商心理師
- 5月23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文/李曜安心理師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:
⚫明明知道自己一直在重複某種錯誤,卻說不上來為什麼停不下來;
⚫想和親密的人好好談談,話一出口卻變成爭吵;
⚫心裡好像有什麼情緒在翻騰,但一問「你怎麼了?」反而更生氣或更沉默?
很多人會以為這是因為「不夠理性」、「不夠成熟」,但精神分析學者 Wilfred Bion 提出了另一個深刻的觀點:有些人不是不會思考,而是心裡某個部分「拒絕思考」,甚至主動攻擊那些「讓我們有機會理解自己」的過程。
這種現象,他稱為「攻擊連結(attacks on linking)」。
什麼是「連結」?
在心理發展裡,「連結」是讓我們把一件事與另一件事接起來的能力。這些連結可以是:
⚫將現在的情緒,連結到過去的經驗;
⚫將自己的需求,連結到與他人的關係;
⚫將混亂的內在,連結成可以說出口的語言。
當這些連結建立起來,我們就能夠理解自己、被理解、開始改變。
為什麼有人會「攻擊連結」?
有時候,真正開始理解自己,會讓人感到痛苦、羞愧,甚至恐懼。
比如:
⚫一旦承認「我其實很孤單」,就得面對多年來不願觸碰的傷口;
⚫若發現「我總是生氣,是因為我害怕被拒絕」,就會感到自己好像很脆弱;
⚫如果真的被心理師理解了,也許會產生強烈的依賴感,這種依賴也讓人不安。
這些情緒可能引發一種無意識的反應:與其讓自己被碰觸,不如先毀掉那條會連結到痛苦的路。
於是,我們會發脾氣、逃避、說「我不知道」,甚至攻擊那些想靠近我們的人。
這不代表你有問題,而是你的心正試圖保護自己,只是方式過於激烈。
在諮商中,我們一起修復連結
心理諮商的過程,不只是講話或抒發情緒,更是一種慢慢修復「連結能力」的練習。
⚫有時你會發現自己想說卻說不出口;
⚫有時你會對心理師的關心感到懷疑或不安;
⚫有時你會發現,自己在「開始被理解的瞬間」反而更想逃走。
但這些,正是修復的起點。心理師會陪你承受那些你一個人無法處理的情緒,讓它們慢慢被理解、被思考、被消化。當心裡的連結再次建立起來,很多原本解不開的情緒與關係,就會逐漸清晰。
給那些總覺得「自己無法被理解」的人
如果你常常覺得自己在混亂中打轉,也許並不是你不夠努力、不夠理智,而是你曾經學會了:一旦靠近真相,就會受傷。
但你不需要永遠這樣防衛自己。心理治療是一個可以漸漸放下武裝的空間,讓你重新學會思考、感受與連結。
你不需要馬上說清楚,也不需要馬上改變。只要你願意開始嘗試,我們就能一起面對,陪伴你一起慢慢走出混亂,走向理解與連結的可能。
參考文獻:
Bion, W. R. (1959). Attacks on linking.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, 40, 308–315.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