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職之外的選擇 - 談談職業倦怠
- 吳柏昆諮商心理師
- 2024年6月20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|沐慕身心診所 吳柏昆諮商心理師|

「啊,工作做不完……每天都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……覺得自己好疲憊,不論休息多久都沒有休息夠的感覺。連平常自己喜歡的事情、興趣也漸漸提不起勁,身邊的人還說我好像更容易發脾氣了……」
如果你有類似的感受,每天下班回家後總覺得自己像一顆洩了氣的氣球,或許你正在經歷職業倦怠。
什麼是職業倦怠?
職業倦怠(Burnout,或稱過勞、工作耗竭)是一種由長期未能有效處理的工作壓力所引發的慢性心理狀態。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2019年將職業倦怠列入《國際疾病分類》,將其描述為「由於工作中的慢性壓力未能得到有效管理所導致的症候群」。
根據WHO的診斷標準,職業倦怠有三個主要症狀:
1. 精力枯竭或極度疲憊:無論如何休息都無法恢復的疲憊感。
2. 對工作產生消極或冷漠感:對工作失去熱情,甚至感到厭惡和冷漠。
3. 工作效能明顯下降:工作表現不如從前,感到力不從心,沒有成就感。
工作與生活失衡了嗎?
職業倦怠的不僅僅是疲憊,隨著長期過勞所造成情緒和行為上的變化,也會連帶影響家庭和親密關係。
為了確定自己是否過勞,可以問問自己以下的問題:
1. 我是否總是感到疲憊,即使休息後也無法恢復?
2. 我是否對工作感到冷漠或缺乏興趣?
3. 我是否覺得無法完成工作任務,感到無力?
4. 我是否感到工作壓力過大,影響了日常生活和健康?
5. 我是否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下降,經常拖延或無法專注?
如果以上問題中有多項符合你的現狀,這可能意味著你正在經歷職業倦怠。
面對職業倦怠,我可以……
面對職業倦怠,很重要的是給自己時間和空間,重新關注自己的需求。不論是思考目前生活與工作的失衡,還是多一些自我照顧的行動,這些都是幫助我們找回對生活熱情的方法。
1. 練習回到自己身上:嘗試在此時此刻,將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,問問自己「我為什麼從事這份工作」或者和一個信賴的人聊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
2. 選擇關注的焦點:不論是練習以正向的觀點看待事物,還是多準備一些替代計劃(例如離職或職務調整),這些選擇能讓我們保持掌控感。
3. 嘗試同情與肯定自己: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下意識地責備或否定自己,那會是一個重要的警訊。如果我們能夠對他人富有同情心,也請記得對自己同樣寬容,看到自己的疲憊與辛苦,給自己一些寬容。
4. 自我照顧,尋找平衡:可以刻意安排休息的時刻,讓自己在休假期間遠離工作的訊息,做一些過去自己喜歡且熱衷的事物。同時,也可以練習寫感恩日記,試著在每天結束時,感謝三個人或事情或自己。
職業倦怠是現代工作生活中常見的現象,也是一個機會,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可能忽略了內心的感受。因此,從回到自己身上開始,到建立具有支持力量的關係,以及發展自我照顧的聲音與力量。
如果你對工作感到壓力重重,或出現職業倦怠的徵兆,不妨試試以上的方法,讓自己重新獲得平衡和活力。也請記得,照顧好自己,才能更好地應對工作和生活的各種挑戰!
最後,推薦大家一本好書:《創傷照管》。讓我們一起建立一個注重心理健康的工作環境。
-【沐慕身心診所】
🏥台北市中山區四平街20號5樓
🚈松江南京站8號出口左轉
📆平日14:00—17:00 ◈ 18:00—21:30
📣電話預約可優先保留看診時段,如果逾時抵達將重新現場候位,以維護醫療品質,還請見諒。
-
Comments